名句出处出自唐代王绩的《游仙四首》 全文: 暂出东陂路,过访北岩前。 蔡经新学道,王烈旧成仙。 驾鹤来无日,乘龙去几年。 三山银作地,八洞玉为天。 金精飞欲尽,石髓溜应坚。 自悲生世促,无暇待桑田。 上月芝兰径,中岩紫翠房。 金壶新练乳,玉釜始煎香。 六局黄公术,三门赤帝方。 吹沙聊作鸟,动石试为羊。 缑氏还程促,瀛洲会日长。 谁知北岩下,延首咏霓裳。 结衣寻野路,负杖入山门。 道士言无宅,仙人更有村。 斜溪横挂渚,小径入桃源。 玉床尘稍冷,金炉火尚温。 心疑游北极,望似陟西昆。 逆愁归旧里,萧条访子孙。 真经知那是,仙骨定何为。 许迈心长切,嵇康命似奇。 桑疏金阙迥,苔重石梁危。 照水然犀角,游山费虎皮。 鸭桃闻已种,龙竹未经骑。 为向天仙道,栖遑君讵知。
名句书法欣赏 结衣寻野路,负杖入山门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野路(1).村野间道路。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县道不通于野,野路不达于邑,骑马乘舟者,必不由也。” 北周 庾信 《明月山铭》:“堤梁似堰,野路疑村。” 明 何景明 《愚庵王公瓖》诗:“野路东流水,空山岁暮云。” (2).邪道,非正统的行径。 明 袁宗道 《论文上》:“ 空同 ( 李梦阳 )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駡为野路恶道。”参见“ 野路诗 ”。 (3).喻不正当的行径。《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那少妇熬不得,走了野路,出乖露丑,为家门之玷。” 负杖倚杖;扶杖。《礼记·檀弓下》:“ 公叔禺人 遇负杖入保者息。” 郑玄 注:“见走辟 齐 师将入保,罢倦加其杖颈上,两手掖之休息者。” 晋 刘琨 《答卢谌诗》序:“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 唐 王绩 《游仙诗》之三:“结衣寻野路,负杖入山门。” 清 归庄 《跋先君赠沉翁诗》:“回思先君负杖逍遥之年,已閲二纪,所勒铭之杖,亦久失之,惟诗卷长留天地间耳。” 山门(1) 佛寺的大门 (2) 指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