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秋声赋》 全文: 相国中山公赋《秋声》,以属天官太常伯,唱和俱绝,然皆得时行道之余兴,犹动光阴之叹,况伊郁老病者乎?吟之斐然,以寄孤愤。 碧天如水兮,窅窅悠悠。 百虫迎暮兮,万叶吟秋。 欲辞林而萧飒,潜命侣以啁啾。 送将归兮临水,非吾土兮登楼。 晚枝多露蝉之思,夕草起寒螿之愁。 至若松竹含韵,梧楸圣脱。 惊绮疏之晓吹,坠碧砌之凉月。 念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 夜蛩鸣兮机杼促,朔雁叫兮音书绝。 远杵续兮何冷冷,虚窗静兮空切切。 如吟如啸,非竹非丝。 合自然之宫徵,动终岁之别离。 废井苔冷,荒园露滋。 草苍苍兮人寂寂,树槭槭兮虫咿咿。 则有安石风流,巨源多可。 平六符而佐主,施九流而自我。 犹复感阴虫之鸣轩,叹凉叶之初堕。 异宋玉之悲伤,觉潘郎之幺么。 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韝而有情。 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 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
参考注释阴虫(1).冰蚕。 王嘉 《拾遗记·虞舜》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阳燎出於冰木,阴虫生於炎山。” (2).秋虫,如蟋蟀之类。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 宋 梅尧臣 《夏日晚霁》诗:“寳气无入发,阴虫入夜鸣。” (3).虾蟆。 晋 陆机 《漏刻赋》:“伏阴虫以承波,吞恒流其如挹。”《文选·陆倕<新漏刻铭>》:“灵虬承注,阴虫吐噏。” 李周翰 注:“阴虫谓虾蟆。” 凉叶亦作“凉叶”。秋天的树叶。 南朝 宋 谢庄 《黄门侍郎刘琨之诔》:“秋风散兮凉叶稀,出 吴洲 兮谢江畿。”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庄<郊游>》:“凉叶照沙屿,秋荣冒水潯。” 唐 贺敱 《奉和九月九日应制》:“寒花低岸菊,凉叶下庭梧。” 唐 韦应物 《秋夜一绝》:“高阁渐凝露,凉叶稍飘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