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冯时行的《再和》 全文: 人言不饮酒,神形不相亲。 我云不游山,足挛不可伸。 径须向泉石,抖擞人我尘。 况复山林姿,岂类轩冕人。 出门见四野,便有羲皇淳。 昔游颇有得,已事犹可循。 异时春开阴,晴霁如秋旻。 肴簌粗提携,不必皆奇珍。 客居我贫者,尚能乞诸邻。 相与临小轩,眼界浩无垠。 水绕拖长带,山来趋小臣。 轩前耸朱凤,曾是栖群真。 飘游邈何许,迹可访遗民。 吾徒况健步,人扶必怒嗔。 频行当导引,能除体不仁。 想当闻此约,喜见颜津津。 必不类世俗,咫尺小参辰。 鸟语听妙转,草软藉芳茵。 信宿得苏李,良会如荀陈。 翻思尘土中,旦暮走踆踆。 有如对酸醯,未啜已深颦。 放意宽衰飒,收机入混沦。 尚欲挈妻子,终焉老西岷。 或饮东入海,披发谢冠巾。 况兹一日游,暂令耳目新。 於事竟何补,在已徒自辛。 骑马事干谒,汩汩穷昏晨。 不如且行乐,一笑酬中春。
名句书法欣赏 鸟语听妙转,草软藉芳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鸟语(1).鸟鸣声。《后汉书·蔡邕传》:“昔 伯翳 综声於鸟语, 葛卢 辩音於鸣牛。” 宋 梅尧臣 《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君今山郡日无事,静听鸟语如交争。”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湖畔绿草如茵,林木参天,时闻清脆的鸟语。” (2).指难懂的言语。古代多指四夷、外国之语。《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则缓耳雕脚之伦,兽居鸟语之类,莫不举种尽落。” 芳茵茂美的草地。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庇峻岫之巍峩,藉翠兰之芳茵。” 唐 崔日知 《奉酬韦祭酒偶游龙门北溪》诗:“巖前窥石镜,河畔踏芳茵。”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掩抑薄寒施软障,抱持纤影藉芳茵,未能无意下香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