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毛滂的《上曾枢密》 全文: 燕齐日暮客不旭,新丰主人岂相知。 不须买丝绣平原,不用黄金铸子期。 会当酸鹹有同好,主簿且须归祭灶。 请见临川太尉公,此语难为俗人道。 我公悦士甘如肉,万钱供客饭脱粟。 读书始堪属大事,谁论少文织薄曲。 眼看齐相不六尺,太史犹忻事鞭策。 胸中端正在眸子,岩电两瞳秋汉碧。 致君尧舜不足惊,升平本付公辈人。 西郊浓云含雨色,可胜枯槁怀阳春。 门前宾客马如蚁,谁是我公天下士。 趦趄欲进仍厚颜,纷纷无乃辽东豕。 蹇驴破帽栖尘坌,曳裾最晚空余恨。 草奏犹堪试傔人,无令归作潜夫论。
名句书法欣赏 眼看齐相不六尺,太史犹忻事鞭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眼看(1) 马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 (2) 听凭(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哪能眼看着他走邪道不管呢 六尺(1).见“ 六尺之孤 ”。 (2).指成年男子之身躯。 唐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诗之一:“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我固知公等相索,故来就缚,且为共尽此酒,便以六尺付公耳。” 太史(1) 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2) 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参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鞭策(1) 马鞭子,也指用鞭子赶马 前有衔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之制(控制),后有鞭策之威。——《荀子·性恶》 (2) 比喻督促 愿更加鞭策,以成远大。——明· 归有光《示庙中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