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焦千之求惠山泉诗》 全文: 兹山定空中,乳水满其腹。 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 浅深各有值,方圆随所蓄。 或为云汹涌,或作线断续。 或鸣空洞中,杂佩间琴筑。 或流苍石缝,宛转龙鸾蹙。 瓶罂走四海,真伪半相渎。 贵人高宴罢,醉眼乱红绿。 赤泥开方印,紫饼截圆玉。 倾瓯共叹赏,窃语笑僮仆。 岂如泉上僧,盥洒自挹掬。 故人怜我病,蒻笼寄新馥。 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 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参考注释宛转(1) 圆场;圆成 店主八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2) 辗转 路宛转石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宛转而不卧 (3) 婉转 龙鸾(1).龙与凤。亦喻贤士。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感龙鸞而匿跡,如吾身之不留。” 南朝 宋 颜延之 《吊屈原文》:“身絶 郢 闕,迹遍 湘 干。比物荃蓀,连类龙鸞。” 宋 苏轼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 鹿门 上冢回,牀下拜龙鸞。” (2).喻华美的文章。语本《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摛藻下笔,鸞龙之文奋矣。” 李善 注:“鸞龙,鳞羽之有五彩,故以喻焉。” 吕向 注:“鸞龙,有五色文章也。” 唐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 裴生 览千古,龙鸞炳天章。” (3).喻指乐器声音美妙,如龙吟凤鸣。 宋 叶适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申鄙述启好游者》诗:“龙鸞变化异,笙笛音製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