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题唐岱重溪烟霭便面》 全文: 山容逦迤开屏障,前溪后溪遥相望。 雨馀烟霭湿未乾,流云不捲青天上。 溪流宛转抱花源,茅舍几间面青嶂。 板桥架波通径窄,梵宫结搆层峦壮。 山水与我有宿缘,每遇佳景辄欢畅。 名山万里未曾游,对图逸想那能忘。 唐生当今称妙笔,知我心胸爱清旷。 晴窗为我图便面,泼墨淋漓传景状。 千重林麓抹苍翠,一片烟云作供养。 远峰近态无不兼,樵路疑闻牧童唱。 莫辞复为一拈毫,添个轻舟双桨荡。
参考注释万里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未曾 不曾 臣未曾闻也。——《战国策·魏策》 这样的丰收年,我活了八十岁也未曾见过 逸想超尘出世的思想。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於人寰。” 郁达夫 《碧浪湖的秋夜》三:“间或笑语停时,则一支柔橹的清音,和湖鱼跃水的响声,听了又会使人生出远离尘世的逸想来。” 那能方言。怎么样。 出处: 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凡诸形状皆谓之态,亦谓之能; 苏州 问何如曰那能,那即若字,能即态字,犹通语言曾(俗作怎)么样矣。” 例句:殷夫 《监房的一夜》:“ 小王 说:‘老和尚后来那能了呢?’说着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