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闻近京一带得雨喜而有作》 全文: 行旅虑久霖,跋涉沾涂泥。 南亩种麦人,方望秋雨滋。 自我始于役,二旬已有奇。 未遭滂沱苦,率遇晴霁宜。 岂不利辎重,中心有所思。 思彼陇亩间,来牟正其时。 亢旸土脉乾,耰锄将安施。 忽览封章奏,膏泽自天垂。 四郊一犁雨,雨公还及私。 良农既不误,塞路仍如兹。 雨旸各适可,孰非大造贻。 悬悬差已慰,芃芃犹可期。 回銮历绿畴,应有喜农诗。
参考注释亢旸指旱灾。 明 归有光 《蠲贷呈子》:“亢暘为虐,自六月不雨,至于九月,禾苗槁死略尽。” 清 周亮工 《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彝初周公救荒碑》:“山左右赤地数千里,而山左亢暘尤甚。”参见“ 亢阳 ”。 土脉亦作“ 土脉 ”。语出《国语·周语上》:“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韦昭 注:“脉,理也。”此谓土壤开冻松化,生气勃发,如人身脉动。后以“土脉”泛指土壤。 唐 韩愈 《苦寒》诗:“雪霜顿销释,土脉膏且黏。” 宋 曾巩 《诸寺观祈雨文》:“春气已中,农功方急,而膏泽未洽,土脉尚乾。” 元 翁合老 《春日田园杂兴》诗:“土脉正融催觳觫,林阴微合听钩輈。” 清 唐甄 《潜书·性才》:“十月之间,阳虽存而不用,不能疏土脉,鼓万物,谓之无阳。” 见“ 土脉 ”。 耰锄犹耡耰。 唐 唐孙华 《送王涌侯之官成都》诗:“一官染指或暂试,归田便拟亲耰锄。”参见“ 耡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