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元稹的《遣病(自此通州后作)》 全文: 自古谁不死,不复记其名。 今年京城内,死者老少并。 独孤才四十,仕宦方荣荣。 李三三十九,登朝有清声。 赵昌八十馀,三拥大将旌。 为生信异异,之死同冥冥。 其家哭泣爱,一一无异情。 其类嗟叹惜,各各无重轻。 万龄龟菌等,一死天地平。 以此方我病,我病何足惊。 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 借使到百年,不知何所成。 况我早师佛,屋宅此身形。 舍彼复就此,去留何所萦。 前身为过迹,来世即前程。 但念行不息,岂忧无路行。 蜕骨龙不死,蜕皮蝉自鸣。 胡为神蜕体,此道人不明。 持谢爱朋友,寄之仁弟兄。 吟此可达观,世言何足听。
名句书法欣赏 前身为过迹,来世即前程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前身(1) 佛教用语。指轮回前的生命 (2) 事物的上一个状态 过迹亦作“ 过蹟 ”。1.过去的行迹。 唐 元稹 《遣病》诗:“前身为过跡,来世即前程。” (2).错误的行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而新充蠢朴之人,皆平日所颐指使,谅不敢举陈其过跡。”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款犯》:“ 吴 浙 之间,有等积年巨蠹,盘踞衙门,专通上下线索,勾连地方势豪,侦探官府短长,胥役所行过蹟,凭其喜怒,牵陷善良,取捕风捉影之事,作装头换面之谋。” 见“ 过跡 ”。 来世(1) 来生 (2) 死后的存在状态 佛教有来世的说法 前程(1) 前面的路程 前程艰难 (2) 比喻未来在功业上的成就 锦绣前程 前程远大 (3) 特指婚姻 (4) 旧时指读书人或官员的功名、官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