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讨源书屋》 全文: 宿雨润平林,晓风发幽谷。 书窗通四邻,骋望皆如沐。 寻流可得源,源流会一辙。 穷理在致知,吾闻诸前哲。 良农喜时雨,我亦惜分阴。 不然忧虑多,义府何心寻。 丛楚既森郁,奔泉复滂湃。 坐忘契静观,何必劳行迈。 地偏自无俗,轩幽不须广。 时有报衙蜂,含花入书幌。 衣履绝尘壒,须眉俯洁清。 山阴王逸少,妙会镜中行。 轻烟才出林,奔云旋作雨。 读诗爱浣花,无能继其武。 平桥隔横溪,溪头芳草萋。 过来回望处,霁霭傍川低。
参考注释山阴 山坡背阴的一面;山的北侧 逸少美少年。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览当今之逸少,想后来之英童。” 中行(1).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 (1).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将中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参见“ 三行 ”。 (2).中列。《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减。” (3). 唐 宋 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 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 (4).复姓。 汉 有 中行说 。见《史记·匈奴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