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宋祁的《送赵御史仲礼之任南台并柬兼善逹公经歴元载》 全文: 天子龙沙拜法官,议郎亲戴辟邪冠。 晓辞漠北冰霜重,秋到江南草树寒。 谏疏频烦明主听,题诗长共故人看。 应怜闾里诛求急,尚布朝廷礼意宽。 幕下风清鸣一鹗,台端雪霁见双鸾。 寥寥渡海三冬翮,翽翽凌空五色翰。 晋代新亭苍藓合,梁朝旧地土花残。 石城慷慨悲袁粲,别墅风流忆谢安。 千里凭高麾绣斧,几回揽辔并银鞍。 诤臣事业须公等,努力明时匪素餐。
参考注释闾里 乡里 听闾里以版图。——《周礼·小宰》 虽在闾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后汉书·岑晊传》 诛求 诛杀敲诈 不许诛求无辜 朝廷 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齐策》 吾恐上负朝廷,下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礼意(1).礼经的意义。《庄子·大宗师》:“ 子贡 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哭,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 宋 苏轼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一:“岂惟知礼意,遂欲补诗亡。”自注:“ 子立 能诗,而有礼学。” (2).恭谨接待,表示敬意。《汉书·雋不疑传》:“ 胜之 知 不疑 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后汉书·班超传》:“ 鄯善王 广 奉 超 礼敬甚备,后忽更疎懈, 超 谓其官属曰:‘寧觉 广 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东周列国志》第六回:“ 州吁 见 陈侯 礼意殷勤,不胜之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