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王阜的《题妙峰上人寒翠轩》 全文: 三山海上开,万木霜中悴。 化城亘古长如春,宝树千章郁寒翠。 寒翠当轩曙气新,蒲*团竹几无纤尘。 日迎雪竹影在地,风送雨花香袭人。 玄峰上人抱高节,见性明心坐超忽。 几结三生石上缘,十年独饭山中蕨。 霹雳岩前旧径深,霜天朗月挂珠林。 窗前卧虎依禅寂,钵里降龙听梵音。 东房兀坐山中静,西竺傍通尘外境。 九陌春尘礼磬声,半空海色摇幡影。 天香满室定初回,遥指江南雪放梅。 鸦浴石池延拄锡,鹤归瀛海影浮杯。 野夫曾共西楼宿,竹外素烟茶已熟。 清风两翼共谈禅,愿作双松在深谷。
参考注释野夫(1).草野之人,农夫。《礼记·郊特牲》:“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 孔颖达 疏:“田夫则野夫也。” 唐 柳宗元 《禜门文》:“淫雨斯降,害於麰麦。野夫兴忧,官守增惕。” 清 厉鹗 《雨后》诗:“野夫欣雨足,米价及时平。” (2).用作自己的谦称。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如此,野夫不敢久覊使节,明日……即当祖饯河桥也。” (3).指隐者。 唐 黄滔 《严陵钓台》诗:“终向烟霞作野夫,一竿竹不换簪裾。” 金 元好问 《太原赠张彦远》诗:“明星煌煌大於月,野夫一笑冠缨絶。” 素烟亦作“ 素烟 ”。白烟。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亘绕州邑,欵跨郊坰,素烟晚带,白雾晨縈,近循则一巖异色,远望则百岭俱青。” 唐 李白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诗:“地底烁朱火,沙旁歊素烟。” 唐 曹唐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诗之三:“红露想倾延命酒,素烟思爇降真香。” 见“ 素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