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陆游的《罗山平云阔中阁》 全文: 上方高阁与云齐,蜡屐穿云步步跻。 却恐此身生羽翼,不从平地作阶梯。 九门路接青霄近,四望山连碧海低。 徙倚阑干重回首,疏林烟暝野猿啼。 万仞仙山插太空,山腰依约见莲宫。 人寰隔绝无人到,洞府深沉有路通。 石隙生云埋柱础,海光浮日映帘栊。 野僧斋罢凭阑久,千里秋毫入望中。
名句书法欣赏 野僧斋罢凭阑久,千里秋毫入望中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野僧(1).山野僧人。 唐 张籍 《赠王秘书》诗:“身屈祗闻词客説,家贫多见野僧招。” 宋 吴聿 《观林诗话》卷二:“新成文刻在,往事野僧传。”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二月出门,有野僧送行。” (2).为僧人自谦之称。 唐 皎然 《戏题》诗之一:“时人不解野僧意,归去溪头作鸟羣。” 凭阑见“ 凭栏 ”。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秋毫 秋季鸟兽的毫毛。形容极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记·项羽本纪》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规蹈矩无损秋毫 入望进入视野。 唐 刘德仁 《监试莲花峰》诗:“ 太华 万餘重,岧嶤只此峯。当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 五代 孟贯 《冬日登江楼》诗:“远村虽入望,危槛不堪凭。” 元 陈雷 《寄刘仲原经历》诗:“ 鸳鸯湖 水漾晴暉,镜里遥峰入望微。” 冰心 《往事二》六:“水底看见黑云浮动,湖岸上的秋叶,一丛丛的红意迎人,几座楼台在远处,旋转的次第入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