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用白居易新乐府成五十章并效其体·其五十·采诗官(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全文: 采诗官,三代以上曰有,三代以下无。 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诚善模。 居易欲复此职导言路,以监前王乱亡由。 虽然令古弗同矣,听我一言折中乎。 古人心纯厚而语直朴,今人心巧伪而语华腴。 直朴之语采而知得失,华腴之语采而增罔诬。 笑可刀而乌可白,妍幻媸而陵幻谷。 如是为言采之何以听,将见朝政纷更日日殊。 而况无稽之言可勿听,昔已见之大禹谟。 至于庙堂之上颂言,日闻不闻箴厥丑。 臣蔽君而君不得知其否,斯可畏哉可监哉,予则以为非臣之咎皆君咎。
参考注释言者指谏官。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 仁宗 以微物赐僧,尚畏言者,此所以致太平也。” 宋 岳珂 《桯史·鸿庆铭墓》:“余在故府时,有同朝士为某人作行状,言者摘其事,以为士大夫之不忍为,即日罢去。” 清 戴名世 《赞理河务佥事陈君墓表》:“及言者纷起,司马罢去,詔君就司寇狱;时君已病閲数月矣!” 无罪 没有犯罪 上通(1).谓下情上达于君。《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 尹知章 注:“求不上通,则与君隔絶,故曰塞也。” 宋 欧阳修 《论修河第三状》:“下情如此,谁为上通?臣即知其详,岂敢自默。” (2).指出仕。《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 郑玄 注:“幽居,谓独处时也。上通,谓仕道达於君也。” 孔颖达 疏:“上通,谓身得通达於君,有道德被用也。” 诚善诚实善良。《后汉书·冯衍传下》:“伤诚善之无辜兮,齎此恨而入冥。” 李贤 注:“子既早殀,未有邪僻,故云诚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