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邵雍的《唐虞吟》 全文: 天下目为目,谓之明四目。 天下耳为耳,谓之达四聪。 前旒与黊纩,所贵无近情。 无为无不为,知此非虚生。
名句书法欣赏 无为无不为,知此非虚生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无为(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无不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虚生(1).徒然活着,白活。 唐 王建 《宫中调笑》词之三:“愁坐、愁坐,一世虚生虚过。”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企羡》:“ 武后 时, 宗楚客 坐赃贬, 太平公主 观其第舍,叹曰:‘见其居处,吾辈乃虚生尔。’”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论语上》:“ 程子 曰:‘闻道,知所以为人也,夕死可矣,是不虚生也。’知之真,便信之篤,行之力,守之固,如此,则生不虚生,亦死不徒死。” (2).凭空生出;无故生出。《晋书·刘元海载记》:“左贤王 元海 姿器絶人,榦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