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郭印的《吊张道从》 全文: 风俗久颓坏,人物无轩昂。 夫君抱贞质,卓卓诚所长。 千牛解寸刃。 万象穷智囊。 兽群走麒麟,鸟族鸣风凰。 炎政忽中微,权奸肆猖狂。 强敌乘衅起,垂涎睨蜀疆。 君持山南节,武略见锋鋩。 坐令两蜀口,飞鸟莫敢翔。 坤维倚长城,老稚日以康。 谁谓波涛际,中流失舟航。 悲风扬丹旐,观者泪浪浪。 丈夫事则已,可为邦家伤。 缅知忠烈在,报国犹未忘。
参考注释悲风 使人倍觉凄凉的风声 高树多悲风。——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 丹旐犹丹旌。 南朝 梁 何逊 《王尚书瞻祖日》诗:“昱昱丹旐振,亭亭素盖上。”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水浮陆走,丹旐翩然。”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卜居求安》:“哀歌行欲絶,丹旐两班班。”《清史稿·礼志十一》:“ 太宗 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崩,梓宫奉安宫中,正殿设几筵,建丹旐门外右旁。” 浪浪(1).流貌。《楚辞·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王逸 注:“浪浪,流貌也。” 洪兴祖 补注:“浪音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豪放》:“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傍。” 宋 苏轼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2).象声词。形容雨、水等流动的声音。 清 卓发之 《裓园嫘史·无山堂》诗:“我看平若水,云际听浪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