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入古北口》 全文: 自京至热河,率称秋有收。 其间由南北,更觉以渐优。 今朝入古北,墉栉见果稠。 夏季闻有蝗,亟力命捕搜。 差勘及宣谕,民瘼悉心求。 因知起三河,惰吏惩示尤。 兹历视闾阎,衣食民无愁。 方伯报纳禾,顺天五分酬。 盖以府通计,截长补短筹。 复详视清单,三县八分侔。 徒以别县歉,城门殃及鱼。 歉者胥有恤,稔亦弗解忧。 读洪范有言,虽老敢忘不。
参考注释宣谕宣布命令;晓谕。《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 张华原 ﹞深为 高祖 所亲待, 高祖 每号令三军,常令宣諭意旨。”《隋书·长孙平传》:“其后 突厥 达头可汗 与 都蓝可汗 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 平 持节宣諭,令其和解,赐縑三百匹良马一匹而遣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孝宗圣政》:“庚子九月,上宣諭宰执云:‘已指挥閤门,令今后常朝,宰臣免宣名,他朝会则否。’”《元典章·朝纲·不许隔越中书省奏启》:“凡有詔令天下宣諭了呵,不许更改。” 民瘼民众的疾苦。语本《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马瑞辰 通释:“《汉书》、《潜夫论》及《文选》注,并引作‘求民之瘼’。”《后汉书·循吏传序》:“广求民瘼,观纳风謡。” 唐 孙樵 《武皇遗剑录》:“民瘼其瘳,国用有加。” 宋 李纲 《与秦相公书》之十二:“入境之初,询问民瘼。耆老皆云,累年以来,既盗贼之所蹂践,又科需之所搔扰。” 明 方孝孺 《书学斋佔毕后》:“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竹屿病起赋一词送别》词:“帝念东南民瘼,一髮牵之头动,亲问六州鹺。” 悉心 尽心,全心 悉心以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