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楼钥的《送周君可宰会稽》 全文: 作邑诚匪易,况子之稽山。 银茜视两赤,朝家知其难。 鼎鼎数万户,赋重民生囏。 山陵五云飞,办护力更殚。 预买万世敝,法贪至於残。 越人瘠已甚,当馈几发叹。 名臣为竭力,减额宜少宽。 不齐物之情。 兹事终变翻。 箕敛及难豚,诡户多容奸。 竟未得要领,条令何其烦。 通才善剸剧,南康遂通班。 诚心试求之,要使后可观。 古仕不出乡,习俗不出乡,习俗皆素闲。 东嘉尝客授,寻乃乘朱轓。 略如仕於乡,非意不得干。 况昔摄邑久,疾苦知民间。 故吏想犹在,疲氓知长官。 宜若差易耳,未免送以言。 权虽与正同,事体终两般。 趣办不计久,为真事多端。 遇事勿生风,三思庶能安。 试登宽简堂,取我前碑看。 六一真格言,坐右当铭盘。 向来难奉母,版舆今似潘。 外尽抚字劳,退公悦慈颜。 莲峰声望重,待子兴门阑。 勉哉发政誉,行矣闻天关。
参考注释通才 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 剸剧犹剸繁。 宋 王安石 《贺运使学士转官启》:“紬秘延阁,剸剧外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康定元年》:“ 池 性朴易,剸剧非所长,转运使 江钧 、 张从革 劾 池 决事不当及稽留德音,坐是左迁。” 通班(1).通于朝班。谓显要的官职。 南朝 陈 徐陵 《让散骑常侍表》:“洪私过误,真以通班。”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僕少小仕,早躡通班。” 宋 陆游 《皇太子受册贺皇后笺》:“臣自去通班,久安故里。” 明 李东阳 《柳通判考满族帐词代广平作》:“名移新檄,步輟通班。” (2).旧指官署里皂、壮、快三班。《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此时通班衙役两旁站齐,大堂上灯笼火把照耀如同白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