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静虚斋》 全文: 静则物弗染,虚则物弗著。 弗著复弗染,乃得适性乐。 物固匪外性,染著斯因恶。 得性以应物,物岂非性托。 主静动不乖,致虚明乃作。 无为而有为,殊异尚寂寞。
参考注释无为(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有为 做出成绩 奋发有为 大有为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殊异(1) 极不相同;差异极大 由于掌握材料的不同,研究方法的殊异,这两位学者得出的结论不一样 (2) 特殊;特异 殊异的事迹 寂寞(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