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刘壎的《补史十忠诗丞相都督信国公文公》 全文: 时平辄弃置,事迫甘前驱。 呜呼忠义臣,匪直科目儒。 江寒朔吹急,列城同一趋。 岂不寄便安,网常乃当扶。 移檄倡诸镇,奋袂躬援枹。 川决莫我回,万险栖海隅。 天乎复不济,道穷竟成俘。 一死事乃了,吾头任模糊。 悠悠讥好名,责人无已夫。 三衢有魁相,投老作尚书。
参考注释呜呼(1) 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 指人丧命 呜呼哀战 忠义(1) 忠心和义气 忠义之士 (2) 指有忠心和义气的人 表彰忠义 匪直不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匪直蒲笋是丰,实亦偏饶菱藕。”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輒不自揆,掇拾补苴,间以窥管,加之棁藻,稍銓梗概,命曰会通。匪直寄大方之嚬笑,抑以为博雅之前驱云。” 清 曾国藩 《李勇毅公神道碑铭》:“匪直战事,学道亦然。” 科目儒指追求科举功名的读书人。 元 刘壎 《补史十忠诗·丞相都督信国公文公》:“呜呼忠义臣,匪直科目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