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方守敦的《予游山中归,得深侄海棠巢集饮为寿诗篇,次韵寄和》 全文: 山林多幽兴,市声厌鸦雀。 我昨山中游,满眼桃花灼。 当年武陵人,避世亦云乐。 岂必皆神仙,丹霞起飞阁。 俯仰今何世,古人如可作。 希风结云巢,兹言徒为谑。 烽烟黯宇县,百年怀抱恶。 芜秽彼南山,不种谁为获。 荒亭草色静,吟思淡何若。 将老惜春光,诗才要量度。 汝昨尺书至,慰我情寂寞。 名花霄汉楼,佳句映蟾魄。 人生忽半百,啸傲凭江郭。 努力制篇章,诗人岂沦铄。 哀时事何补,千日酒共酌。 嘉会此可常,孤游予福薄。
参考注释俯仰(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可作再生;复生。《国语·晋语八》:“ 赵文子 与 叔向 游於 九原 ,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韦昭 注:“作,起也。”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逝者如可作,揆子慕周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噫! 元 人可作,当必貰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