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尤袤的《庚子岁除前一日游茅山》 全文: 犯寒出行遇,值此岁云除。 刚风驾飚轮,送我游清都。 华阳第八天,仙圣之所居。 洞门劣容人,中宽如室庐。 横前大溪水,於焉限尘区。 其右万石林,错落空翠图。 茅庵著深秀,细路缘崎岖。 幽泉见客喜,颇亦类逃虚。 山深日易曛,捷径趋元符。 琳宫照金碧,天籁鸣笙竽。 侧睨白云峰,前瞻赤沙湖。 金坛耸百丈,阴沿通七途。 俯视人间世,扰扰真虫蛆。 蚤以凡陋质,忝分赤城符。 岂悟夙昔缘,复造神灵墟。 平生梦寐处,恍若登华胥。 归来拜绿章,足力尚有馀。 珍馆十六所,安能遍遨娱。 穷探恨不尽,大息仍踟躇。
参考注释茅庵亦作“茆菴”。茅庐;草舍。 唐 胡曾 《自岭下泛鷁到清远峡作》诗:“不为篋中书未献,便来兹地结茅庵。”《水浒传》第一回:“自向 龙虎山 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 明 屠隆 《昙花记·郊行卜佛》:“久居华屋,转羡茆菴。”《红楼梦》第一二○回:“两人携手而行,小廝驱车随后,到了一座茅庵。” 深秀(1).指山色幽深秀丽。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 也。” 明 宋濂 《琅琊山游记》:“惜乎山皆童而无蔚然深秀之趣。” (2).指文句清雅。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三:“ 刘杜三 虽早託胎於 竟陵 ,而不全堕彼法,往往有深秀之句。” 清 戴名世 《<陈大士稿>序》:“ 大士 之文雄浑深秀。”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词学程序,先求妥贴、停匀,再求和雅、深秀,乃至精稳、沉著。” 细路狭小的路径。 唐 杜甫 《山寺》诗:“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明 文徵明 《题画》诗:“盘盘细路入云长,两涯对起悬飞梁。” 崎岖 山路不平 崎岖而经丘。——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崎岖坎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