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辙的《偶游大愚见余杭明雅照师旧识子瞻能言西湖旧》 全文: 五年卖盐酒,胜事不复知。 城东古道场,萧瑟寒松姿。 出游诚偶尔,相逢亦不期。 酉轩吴越僧,弛担未多时。 言住西湖中,岩谷涵清漪。 却背闾井喧,曲尽水石奇。 昔年苏夫子,杖屦无不之。 三百六十寺,处处题清诗。 麋鹿尽相识,况乃比丘师。 辩净二老人,精明吐琉璃。 笑言每忘去,蒲褐相依随。 门人几杖立,往往闻谈词。 风云一解散,变化何不为。 辩入三昧火,卯塔长松欹。 净老不复出,麈尾清风施。 苏公得罪去,布衣拂霜髭。 空存壁间字,郁屈蟠蛟螭。 知我即兄弟,微官此栖迟。 问何久自苦,五斗宁免饥。 俯首笑不答,且尔聊敖嬉。 我兄次公狂,我复长康痴。 反复自为计,定知山中宜。 但欲毕婚娶,每为故人疑。 君归漫洒扫,野鹤非长羁。
参考注释麋鹿 亦称“四不像”。中国著名的特产动物,但野生的早已灭绝,现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猎苑的孑遗,特征是尾特别长,眉杈特别发达,形成主杈模样 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取其麇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相识(1) 互相认识 素不相识 (2) 指彼此认识的人 况乃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比丘 和尚。梵语,khiksu的译音 桑门为息心,比丘为行乞。——《魏书·释老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