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之道的《冬不雪春苦雨外台为民心恻檄郡请祷於法*轮应》 全文: 谁令一日如三秋,仁人方念淮南州。 斯民忍饥望麰麦,积雨又有伤残忧。 冬温土燥生春瘴,半夜风声来枕上。 晓看飞雪欲堆檐,白马参差攒玉嶂。 年饥高下艺麦多,暴如山阜汸如河。 那知雪欲苦淫潦,两岐半吐翻随波。 欣闻万事一言了,使者勤民坐待晓。 指麾郡将率官僚,出郭共迎罗汉祷。 由来天意每因人,况自至诚宜感神。 明朝披雾走乌辔,晴光杲杲清无尘。 回头菽粟贱如水,醉饱田间摩腹觜。 周行四海不齎粮,可但携壶饷邻里。 出游遂继文昌谣,追锋行赴公车招。 快将刘晏干排手,衮衣入相裨唐尧。 广文才气迈燕许,分教芹宫从少驻。 政德稳步玉笋班,好尾輶轩上天去。
参考注释明朝 〈方〉∶明天 披雾见“ 披云雾 ”。 晴光晴朗的日光或月光。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緑苹。”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郁达夫 《采石矶》:“呆着向窗外的晴光一望,他又拿起笔来伏下身去,在诗的前面填了‘秋夜’两字,作了诗题。” 杲杲 明亮的样子 其(表祈求语气)雨其雨,杲杲日出。——《诗·卫风·伯兮》 杲杲为日出之容,灑灑拟雨雪之状。——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无尘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