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李昱的《送杨文开归金陵十韵》 全文: 金陵自古帝王居,佳丽相传画莫如。 王气不销龙虎地,清光长射斗牛墟。 青毡作客愁无那,白发还乡乐有馀。 联辔总来金騕袅,挥毫频对玉蟾蜍。 难兄学问趋天禄,令弟才名动石渠。 共扫松楸经雨露,同依桑梓送居诸。 沙头酒尽双瓶后,江上帆开一棹初。 李白诗成谁倡和,杨雄赋在自吹嘘。 秋风此日看鸿雁,春水明年忆鲤鱼。 石井峰前读书处,也应飞梦到茅庐。
参考注释扫松扫墓。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先垄》:“吾乡多於至节、岁节、清明诣坟所……乘祭之后,大率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游览,尽观而归。至节、岁节非扫松也,祇赏梅耳;清明非省墓也,祇踏青耳。”《古谣谚·<寒食占雨谚>序》:“《四时占候》:寒食係清明前一日,人家墓祭,谓之‘扫松’。”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泽 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居诸(1).《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孔颖达 疏:“居、诸者,语助也。”后用以借指日月、光阴。《北魏元凝妃陆顺华墓志铭》:“居诸迭生,陵谷相贺。”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宋 叶适 《冯公岭》诗:“我独何为者,拊身念居诸。” 梁启超 《壮别》诗之十九:“劝君好爱惜,难得是居诸。” (2).指来往。 唐 白居易 《和微之除夜作》:“恩光未报答,日月空居诸。” 明 李东阳 《哭舍弟东川》诗之五:“肝肠中断絶,日月几居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