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楼松(即偃盖松也见抱朴子)》 全文: 盘山之侧双株松,拿空森竦翠色浓。 落落不改四时色,萧萧独韵三秋风。 几年驱车蓟州路,摩挲古干不能去。 高耸浮图带野烟,平飞画栋凌云雾。 品题曾记《抱朴子》,楼松郁郁差相似。 梢振寒声捲浪涛,根蟠巨石叠阶戺。 当时铜雀已成尘,此楼独占千年春。 婀娜何曾贮歌舞,幽秘或可栖仙人。 可怜路旁桃李枝,阳和发育争参差。 西风摇落无颜色,空令独树含清悲。 安得韦偃写直干,倩伊图入鹅溪绢。 挂壁凉飔镇日秋,坐卧青云眄银汉。
参考注释直干亦作“ 直榦 ”。挺直的树干。 北周 庾信 《周陇右总营长史赠少保豆卢公神道碑》:“直干百寻,澄波千顷。” 唐 杜甫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轻流逗密蓧,直榦入宽空。” 宋 王安石 《古松》:“森森直榦百餘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鹅溪绢亦作“鵞溪绢”。产于 四川省 盐亭县 鹅溪 的绢帛。 唐 代为贡品, 宋 人书画尤重之。《新唐书·地理志六》:“ 陵州 仁寿郡 ,本 隆山郡 , 天宝 元年更名。土贡:麩金、鹅溪绢、细葛。”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余尝戏作小诗,用 少陵 事云:‘百尺寒松老干枯, 韦郎 笔妙古今无。何如莫扫鹅溪绢,留取 天吴 紫凤图。’” 清 吴伟业 《清风使节图》诗:“愿将十丈鵞溪绢,再作青青玉笋图。”亦省称“ 鹅溪 ”。 宋 苏轼 《文与可有诗见寄次韵答之》:“为爱鹅溪白茧光,扫残鸡距紫毫芒。” 宋 黄庭坚 《题郑防画夹》诗之二:“欲写 李成 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清 吴伟业 《画兰曲》:“闻道罗幃怨离索,麝煤鵞绢閒常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