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张玉的《泰山仙人洞歌》 全文: 泰山有石洞,云是仙人居。 外隘仅容入,中窥信有馀。 洞庭联络潜自接,华阳窈窕深相纡。 仙人一去秘灵迹,洞门嵯峨障巨石。 或传居民昔避乱,移家正脱黄巢日。 千年灵异岂终塞,发石开通果谁力。 泰山山人有伟图,壮志肮脏雄万夫。 献书北阙时不达,遁迹南崖兴日孤。 长縆缚石时一呼,笑拍两手众来趋。 雷轰电掣洞门辟,须臾自有神灵扶。 吾观洞门奇自见,青霞紫气纷相绚。 福地还将林屋窥,洞天岂必张公羡。 棋枰酒榼日追逐,芒屩藜筇互游衍。 溪回误认武陵源,舟来多溯桃花片。 此洞标名本属仙,祖龙望海亦当年。 查公丹井前峰近,松子遗踪后寺连。 山人前身疑亦仙,千年复来异事传。 呜呼,不有鬼斧五丁力,掘石排松岂偶然。
参考注释福地(1) (2) 幸福安乐的处所 (3) 指神仙的住地 林屋山名。道教十大洞天之一。在 江苏 吴县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周围四百里,号称“元神幽虚之洞天”。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洞庭山 有宫五门,东通 林屋 ,西达 蛾眉 ,南接 罗浮 ,北连 岱岳 。”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入林屋洞》:“知名十小天, 林屋 当第九。” 元 顾瑛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得洞庭湖》诗:“ 神禹 书藏 林屋 里,仙人诗刻石屏前。” 明 高启 《洞庭山》诗:“中有 林屋 仙所都,银房石室开金铺。” 洞天 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意思是洞中别有天地,现在借指引人入胜的境地 别有洞天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岂必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 顾樵 《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 雍门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