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 全文: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乃久尽知其族性,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楚辞》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以是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兰蕙丛生,初不殊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之虽不若兰,起视椒榝则远矣。 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除”,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名句书法欣赏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逐臣被朝廷放逐的官吏。《战国策·秦策五》:“ 太公望 , 齐 之逐夫, 朝歌 之废屠, 子良 之逐臣, 棘津 之讎不庸, 文王 用之而王。” 南朝 梁 王僧孺 《何生姬人有怨》诗:“逐臣与弃妾,零落心可知。”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二十:“憔悴异 灵均 ,非谗作逐臣。” 宋 苏轼 《儋耳》诗:“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坡公 ( 苏軾 )不过逐臣, 遗山 ( 元遗山 )则遗臣孤臣也。” 而后 以后;后来;然后 鸣呼!今而后(以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清· 袁枚《祭妹文》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大家先议一议,而后正式表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