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和景仁缑氏别后见寄求决乐议虽用其韵而不依》 全文: 至乐存要眇,失易求之难。 昔从周道衰,畴人旷其官。 声律久无师,文字多缺漫。 仁皇闵崩坏,广庭集危冠。 纷纭门笔舌,异论谁能殚。 或欲徇陈迹,竅厚潜锼剜。 或欲立私意,妄取旧史刊。 古今互龃龉,大抵皆欺谰。 景仁信其说,墨守不可干。 贱子欲面从,谁与换胆肝。 必求此议决,深谷为崇峦。 何如两置之,度就中和看。 天地育万物,生成适暄寒。 圣人保四海,皇极至阜安。 乐理亦如此,炳烯犹朱丹。 啴缓与噍杀,折衷遗两端。 兹道敬不由,芒刃难婴髋。 鲁乐最为备,雍彻施三桓。 齐韶犹肄习,太公避陈完。 唐民听伴侣,不复含悲酸。 乃知乐有源,钟鼓皆波澜。 昨者清明初,榆火始改钻。 景仁从许来,倾都咸聚观。 诸公竞邀迓,非独惜春残。 议乐不复对,书夕且穷欢。 来时桃李农,去日勺药兰。 三旬只须臾,驶若阪上丸。 轘辕逢雨别,惝恍归骑单。 东西步步远,回首祝加餐。 仍冀勉中和,心广体自胖。
参考注释昨者昔日。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昨者间琼树,高谈随羽觴。” 唐 韩愈 《归彭城》诗:“昨者到京城,屡陪高车驰。” 清明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榆火《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 汉 郑玄 注:“ 郑司农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本谓春天钻榆、柳之木以取火种,后因以“榆火”为典,表示春景。 唐 李峤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诗:“槐烟乘晓散,榆火应开春。” 宋 周邦彦 《兰陵王·柳》词:“又酒趁哀絃,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清 金农 《忆茶》诗:“草铺緑罽地无尘,朝日熹微榆火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