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王凤翎的《万竹歌》 全文: 昔贤所居雅爱竹,一竿两竿浑不俗。 今见高人爱更多,百竿千竿犹未足。 等閒种得万成林,一望幽森相映绿。 满前君子皆虚心,出门岂谓交游独。 松梅添此友成三,凤凰依之鸣各六。 渭川曾埒万户侯,山阳不换千钟粟。 寻芳尤记竹边来,过门不辨为谁屋。 绿阴相与久盘桓,疑是淇园与共谷。 清风时动声琅琅,恍然万籁宣亭毒。 须臾瘦影横江干,此君形象都归目。 平安从此报无穷,簇簇龙孙争吐玉。
参考注释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盘桓 徘徊;逗留住宿 怅盘桓而不能。——曹植《洛神赋》 盘桓数日 盘旋环绕 淇园古代 卫国 园林名。产竹。在今 河南省 淇县 西北。《史记·河渠书》:“是时 东郡 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 淇园 之竹以为楗。” 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 淇园 , 卫 之苑也,多竹篠。”《后汉书·寇恂传》:“ 恂 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 淇园 之竹,为矢百餘万。” 宋 司马光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诗:“ 淇园 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清 吴伟业 《通元老人龙腹竹歌》:“ 淇园 已竭苍生痛, 会稽 正採征人哀。” 与共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分开 荣辱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