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用白居易新乐府成五十章并效其体·其十·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全文: 太行路,行最难。 巫峡水,每覆船。 太行巫峡虽称险,人知其险畏而避之犹可得善全。 惟有人心易变迁,藏之肺腑不啻城府坚。 亲莫亲于夫妇间,好恶转旋常有旃。 好生毛羽颜色鲜,恶生疮痏顿弃捐。 古时多以君臣喻夫妇,是以白傅斐然有此篇。 行路难,居易在臣言臣固如是,试思为人君者亦有难处吾当言。 岂不示心与促膝,都称露胆更披肝。 然而十人同德之后,曾有几人焉。 语云入朝必忌士,无不肖与其贤。 入宫必妒女,无丑及妍。 夫以必忌必妒者,而共相周旋。 欲其开诚布公以事其主,何异适越而北辕。 世间夫弃妇者固不少,妇弃夫者亦复比比然。 行路难,议论未可偏一边。 各思其难相保守,久而敬之夫子故称晏平仲之善为可传。
参考注释然而 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 乐曲终止了,然而无人离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间。——清· 袁枚《祭妹文》 同德(1).为同一目的而努力。《国语·吴语》:“戮力同德。”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夫以善相成,谓之同德;以恶相济,谓之朋党。” 明 宋濂 《<昭鉴录>序》:“天子则元首,诸王则手足,是谓一体者也。其可不同心而同德者乎?”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五百万人同德戮力,如生番之有社寮。”参见“ 同心同德 ”。 (2).指同德的人。 明 方孝孺 《郊祀颂》:“上帝至仁,视民如伤,眷求同德,俾典万邦。” (3).《国语·晋语四》:“同姓为兄弟。 黄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同姓则同德。” 韦昭 注:“同父而生,德姓同者乃为兄弟。”后因以“同德”借指同姓。 宋 陈师道 《谢田氏》诗:“顾我何堪能至此,正缘同德又同门。” 之后(1) 紧接在…时以后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2) 在…后面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 (3) 然后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