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惟劲的《觉地颂·其二》 全文: 业识茫茫没苦海,徇流浩浩逐飘零。 大圣慈悲兴救济,一声用处出三声。 智身由从法身起,行身还约智身生。 智行二身融无二,还归一体本来平。 万有齐含真海印,一心普现总圆明。 湛光焰焰何依止,空性荡荡无所停。 处处示生无生相,处处示灭无灭形。 珠镜顿印无来往,浮云聚散勿常程。 出没任真同水月,应缘如响化群情。 众生性地元无染,只缘浮妄翳真精。 不了五阴如空聚,岂知四大若干城。
参考注释业识佛教语。谓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指人投胎时心动的一念。《起信论》:“一者名为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故。” 明 陈玉阳 《义犬》第一出:“如今世上人,痴的痴,乖的也痴,苦的苦,乐的也苦,机关簸弄,一塲胜似一塲,业识缠*绵,一世捱到百世。” 清 谭嗣同 《仁学》十:“智慧者, 孔 谓之道心;业识者, 孔 谓之人心。人心外无道心,即无业识,亦无由转成智慧。”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苦海 佛教比喻苦难烦恼的世间,也比喻困苦的处境 脱离苦海 浩浩(1) 广阔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势很大 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飘零(1) (花叶等)凋谢脱落;飘落 黄叶飘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