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杜牧的《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 全文: 山城树叶红,下有碧溪水。 溪桥向吴路,酒旗夸酒美。 下马此送君,高歌为君醉。 念君苞材能,百工在城垒。 空山三十年,鹿裘挂窗睡。 自言陇西公,飘然我知己。 举酒属吴门,今朝为君起。 悬弓三百斤,囊书数万纸。 战贼即战贼,为吏即为吏。 尽我所有无,惟公之指使。 予曰陇西公,滔滔大君子。 常思抡群材,一为国家治。 譬如匠见木,碍眼皆不弃。 大者粗十围,小者细一指。 楔橛与栋梁,施之皆有位。 忽然竖明堂,一挥立能致。 予亦何为者,亦受公恩纪。 处士常有言,残虏为犬豕。 常恨两手空,不得一马棰。 今依陇西公,如虎傅两翅。 公非刺史材,当坐岩廊地。 处士魁奇姿,必展平生志。 东吴饶风光,翠巘多名寺。 疏烟亹亹秋,独酌平生思。 因书问故人,能忘批纸尾?公或忆姓名,为说都憔悴。
名句书法欣赏 公非刺史材,当坐岩廊地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刺史 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岩廊亦作“ 巖郎 ”。亦作“岩廊”。1.高峻的廊庑。《汉书·董仲舒传》:“盖闻 虞舜 时,游於巖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堂边廡巖郎,谓巖峻之郎也。” (2).借指朝廷。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今九州同域,天下一统,陛下优游巖廊,览羣臣极言。”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端拱巖郎,高居深视,以冕旒自蔽,而秋毫必察;以黈纊塞耳,而芥动必闻。”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卑人緑螘一生,青毡半世,志存丘壑,梦断巖廊。”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观察老圃秋容图》诗:“君不见 陶 家篱、 韩 相圃,一在岩廊一环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