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赵孟坚的《九三月丹》 全文: 有花血嫣红,侈娭大於碗。 五出猩袍裂,万攒金钉满。 数日色弥鲜,不畏风日暖。 山花越丹辈,马塍丰土产。 殊名几百种,并立色俱赧。 客言名之由,其说邻怪诞。 昔有樵弁山,绝顶路迷返。 见此物尤异,斲置归里闬。 九三橐驰流,厥艺工养豢。 惟以第行称,姓名微考按。 香泥密封箨,接度根暗换。 若古姚魏然,因从九三唤。 从兹入西浙,移根遍名苑。 家家尚此花,买价不论贯。 青油障晓日,朱槛护雕瓒。 微物因人成,感此一喟叹。 忆昔洛阳花,寿安红为冠。 要其所从出,亦自薪槱伴。 伊维花卉流,第以色媚眼。 青青三寸松,养或凌霄汉。 明堂须众木,未易一材办。 工师无遐遗,材满岩岸畔。
参考注释其所 一个合适的或指定的位置 各得其所 薪槱亦作“ 薪楢 ”。1.《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毛 传:“槱,积也。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后以“薪槱”喻贤良的人材或选拔贤良的人材。《晋书·罗宪滕脩等传论》:“薪楢之任,清规自远;鼙鼓之臣,厥声弥劭。” 南朝 齐 王融 《策秀才文》之三:“岂薪槱之道未宏,为网罗之目尚简。”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卜居求安》:“攄长策,运祕谋,潭潭相府待薪槱。” 清 李厚庵 《赠陈梦雷》诗:“駢肩三百士,济济听薪槱。” (2).柴木。 宋 梅尧臣 《山木》诗:“因嗟大不为梁栋,又叹残不为薪槱。” (3).比喻基础。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答客问下》:“先猎羣书以为薪槱,则辨同考异,慎於覈核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