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题朱贞女传》 全文: 卓哉朱氏贤女子,柏舟矢志志不徙。 蔡公独展大手笔,质言传纪书盈纸。 窈窕少长相公家,笄年礼聘许适李。 李未昏姻中道捐,女乃恸哭爷前跪。 儿已命字不可移,儿未成妇不可死。 权衡生死两涂间,儿惟自尽儿心耳。 江头秋冷水无波,市中火煽房不燬。 贞心幸托蔡公传,传存人亦归蒿里。 伊余耳闻此事熟,几年宛转诗肠里。 今朝检传作题词,题成凛凛秋风起。
参考注释伊余自指,我。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伊余小子,恃宠骄盈。” 五代 贯休 《古离别》诗:“只恐 长江 水,尽是儿女泪。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伊余朽钝材,嬾拙更无比。” 耳闻 耳朵所听到的;亲耳闻听 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闻 宛转(1) 圆场;圆成 店主八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2) 辗转 路宛转石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宛转而不卧 (3) 婉转 诗肠指诗思;诗情。 唐 孟郊 《哭刘言史》诗:“精异 刘言史 ,诗肠倾珠河。” 明 袁宏道 《答人》诗:“走不能书,而有书癖;不能诗,而有诗肠;不能酒,而有酒态。” 清 唐孙华 《长夏闲居杂感次随庵韵》:“诗肠苦与墨同磨,时逢炎景欢娱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