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游烟雨楼与庄有恭联句用石鼎体》 全文: 滮湖换轻舟,载咨携大吏。 延楼镜中央,叠坐图次第。 元璙首缔搆,仲圭足标致。 名宁诧鸳鸯,利颇擅荷芰。 谓当烟雨濛,乃值春光霁。 游目益悦心,对时兼得地。 青峦识送迎,白鸟忘呵避。 柔桑验萌芽,绣壤嫌鼓吹。 耕织八政关,钟磬元音肄。 老钱笔老健,蒙庄视蒙翳。 前虚豹尾随,今预鹢头伺。 堤桃伫靧红,渚柳渐凝翠。 近远景毕呈,吟咏兴诚遂。 何殊侍西清,窃幸迓南暨。 迟牵载书船,急控催诗辔。 遇荣三接承,音矢载赓继。 频阴所恒惯,屡晴实罕事。 却虑误东作,然诚得两利。 三农足冬雪,万国来辑瑞。 瞻天惬众怀,观风廑予意。 阳舒固胜阴,月计尤省岁。 勖尔惟清心,体兹共济义。
参考注释三接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 宋 范仲淹 《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 荀爽 岁九迁, 康侯 日三接。” 明 杨慎 《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 尧 旻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 高亨 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 周 初故事, 康侯 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於王。其战也,一日三胜。” 谓数度交战。三,言其数之频繁。 晋 左思 《魏都赋》:“推锋积纪,鋩气弥鋭,三接三捷,既昼亦月。” 唐 符载 《保安镇图记》:“红旗拉风,长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谿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