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夷齐松歌》 全文: 有山盘盘,有水潺潺,逢二老兮其间。 远而望之,前者友而后者恭,若伯仲也。 近而睇之,日斯迈而月斯征,乃同根生也。 二老之芳踪,吾不得而知也。 考之古则有其人,曰夷齐也。 夫何饿西山而僵仆者,挺朔漠而轮囷。 惟彼与此兮,孰主孰宾。 岂惟周粟之不食兮,盖自赋质以来曾烟火之未亲。 讵黄农虞夏之不可见兮,元黄初判落落者与天地而长存。 雪覆曦暄,何凉何燠。 夏茂冬彫,何同何独。 兽伏鸟栖,何徵何逐。 胡倚嬴封,何荣何辱。 吁嗟大隐兮,视此山木。
参考注释兽伏(1).谓兽类因恐惧而俯伏。《列子·汤问》:“ 甘蝇 ,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张湛 注:“箭无虚发,而兽鸟不敢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睹此状,犬惧,兽伏而出。” (2).指如兽之蛰伏。 唐 无名氏 《观凤凰台赋》:“殊形诡制,羣品异族,或霞駮而电开,或龙蟠而兽伏。” (3).喻人因害怕等原因而降伏,顺服。《新唐书·孔戢传》:“ 泚 所下詔令皆 偃 为之,悖逆子不鸟窜兽伏,乃干誉求进乎?” 明 徐渭 《白母传》:“﹝母﹞为之(戚族、隣人)决疑难,断不平。有不讼於官而谋於母者,即桀猾,母一言,冰解而兽伏。” 鸟栖见“ 鸟栖 ”。 亦作“ 鸟栖 ”。鸟栖息。亦谓如鸟之栖息,形容固守。《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若此而不得,则臣请輓尸车而寄之于国门外宇溜之下,身不敢饮食,拥辕执輅,木乾鸟栖,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 张纯一 校注:“比喻如鸟栖木,任其乾枯而不移。”《晋书·羊祜传》:“乘胜席卷,径至 成都 , 汉中 诸城,皆鸟栖而不敢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