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德洪的《次韵经蔡道夫书堂》 全文: 书堂山崦西,微路经桑柘。 婉婉绿阴中,伛偻牵羸马。 须臾将平川,时过幽溪泻。 源深人家稀,落日耕钓罢。 过墙傍修竹,深处开茅舍。 池塘远轩窗,秀露风清夜。 杯盘灯火里,笑语茆檐下。 白酒泻新糟,醇酽如压蔗。 酒酣面发赤,箕坐谈王霸。 排斥出忌讳,怪语令人怕。 野僧旧不欢,痴坐相嘲骂。 但作鹤脑侧,思欢殆无暇。 夜阑乞新诗,自愧非作者。 张灯扫西壁,把笔强驱驾。 万景每骚纵,此夕偶相借。 遂令诸子欢,一一如图画。
参考注释野僧(1).山野僧人。 唐 张籍 《赠王秘书》诗:“身屈祗闻词客説,家贫多见野僧招。” 宋 吴聿 《观林诗话》卷二:“新成文刻在,往事野僧传。”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二月出门,有野僧送行。” (2).为僧人自谦之称。 唐 皎然 《戏题》诗之一:“时人不解野僧意,归去溪头作鸟羣。” 痴坐呆坐。亦谓无变动。 金 元好问 《醉猫图·何尊师画宣和内府物》诗:“窟边痴坐费工夫,侧辊横眠却自如。” 金 元好问 《醉猫图·乙未正月九日立春》诗:“十度新正九处家,今年痴坐转堪嗟。” 嘲骂讥笑谩骂。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但当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从嘲駡。” 宋 惠洪 《次韵经道夫书堂》:“野僧旧不懽,痴坐相嘲駡。” 老舍 《骆驼祥子》七:“在外面拉散座的时候,他曾毫不客气的‘抄’买卖,被大家嘲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