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岳珂的《杜正献与欧公书简帖赞》 全文: 厚德如祁公,黄钟大镛,和乐且雍。 尊贤如六一,朱弦疏越,三汉庙瑟。 道比志叶,不胶而漆。 雇中外之虽异,犹同堂而合席。 思遗迹而不可见,幸二贤为时出。 所以前乎此则致太平明效,后乎此则赞受遗之定册。 既以广元气之运,亦以寿斯文之脉。 然则湍濑无纵鳞,风枝无宁翼。 涵养成就,见此辅弼,故后世尤得以归功庆历也。
参考注释以前 指时间上某点、某个转折或某个事件之前 今三世以前。——《战国策·赵策》 神农以前。——《史记·货殖列传》 视三十年以前。——清· 洪亮吉《治平篇》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明效明显的效果。《汉书·匈奴传赞》:“此则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也。”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 伯乐 驰千里,明君致太平,诚任贤使能之明效也。”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又如驻 藏 使节,亦已采用 汉 人,凡此皆出自朝廷为地择人之权衡,亦隐示两族耦俱无猜之明效。” 受遗古代谓大臣接受皇帝的遗命以辅政。《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将率则 卫青 、 霍去病 ,受遗则 霍光 、 金石磾 ,其餘不可胜纪。”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先帝严灵寝,宗臣切受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隆庆七相之去》:“至 穆宗 凭几,仅 高 张 二公受遗。” 定册见“ 定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