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楼钥的《鲍清卿病目不赴竹院之集诗寄坐客次韵》 全文: 鲍侯年少老文学,艺苑优游富耕穫。 胸中涵养自成趣,妙处正恐儿辈觉。 我慙门巷非尺五,字欲问奇谁与榷。 开樽竹院望同醉,遮眼脑脂何太虐。 团圞十客踏雨来,相从不负东风约。 投壶雅歌了无恨,只恨车公一前却。 海棠春深照眼明,风物融融悟非昨。 从教雨洗烟脂淡,小摘何妨供把握。 夜阑烧烛照春睡,靓妆如在结椅阁。 墙头西望烂蜀锦,嫣然一笑无声乐。 飞红点地绣作茵,正须席地天为幕。 要知富贵出天姿,艳杏夭桃何足录。 主人小筑真好事,肯学区区专一壑。 洞门不锁要客来,笑君大似羊公鹤。 雨余珠泪色惨悽,一顾正嫌无伯乐。 忽惊新诗来叩门,妙语天然不烦琢。 坐中传亲字欲漫,我竖降幡甘面缚。 清明已过雨不休,云雾犹屯四山脚。 揩摩病目不应迟,及此红英半零落。 枝头尚有未开花,纵已离披亦何恶。 知君既负西岑游,可使一春终落寞。 会须来此共赋之,正要重闻诵新作。
名句书法欣赏 飞红点地绣作茵,正须席地天为幕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飞红 脸色因羞愧等很快地变红 羞答答把脸飞红 点地犹着地。 宋 吴坰 《五总志》:“於众中求脚根点地者,百无二三焉。”《水浒传》第五三回:“ 李逵 怕将起来,几遍待要住脚,两条腿那里收拾得住,却似有人在下面推的相似,脚不点地,只管的走去了。”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百合花》:“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 绣作犹刺绣。《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府中正要寻一个绣作的人。”《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待詔説出女孩儿一件本事来……原来这女儿会绣作。” 席地 古人在地上铺席用来坐、卧,现泛指坐、卧在地上 席地而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