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王翰的《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全文: 紫绶尚书印,朱輧丞相车。 登朝身许国,出阃将辞家。 不惮炎蒸苦,亲尝走集赊。 选徒军有政,誓卒尔无哗。 帝乐风初起,王城日半斜。 宠行流圣作,寅饯照台华。 骑历河南树,旌摇塞北沙。 荣怀应尽服,严杀已先加。 业峻灵祇保,功成道路嗟。 宁如凿空使,远致石榴花。
参考注释紫绶(1).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 唐 李白 《门有车马客行》:“空谈霸王略,紫綬不挂身。” 明 何景明 《送顾汝成》诗:“十年垂紫綬,万里为苍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潘太守诗》:“黄冠紫綬都如梦,红树青霜饯此行。” (2).即紫薇。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綬花。”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紫薇》:“紫綬花,按谓紫薇也。”参见“ 紫微 ”。 尚书(1) 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各朝均有设置,清代相沿不改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2) 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兵部尚书 丞相 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