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次韵叔父台源歌》 全文: 吾家叔度天与闲,晚喜著书如漆园。 台平旧基水发源,但闻淙淙下林峦。 一朝斩木见万象,吞若云梦胸中宽。 漱涤泥沙出山骨,混沌凿窍物状完。 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暑风披襟著菡萏,夜月洗耳听潺湲。 时从甥侄置樽俎,此地端正朝诸山。 除书谤书两不到,紫烟白云深锁关。 乡人讼争请来决,到门怀惭相与还。 呼儿理琴荡俗气,果在巢由季孟间。
参考注释风披(1).犹披靡。《晋书·张轨传》:“四海倾覆,乘舆未反,明公以全州之力径造 平阳 ,必当万里风披,有征无战。” (2).风轻轻拂过。 元 赵孟頫 《修竹赋》:“萧萧雨沐,梟梟风披。” 菡萏 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洗耳(1).表示厌闻污浊之声。《孟子·尽心上》“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汉 赵岐 注:“乐道守志,若 许由 洗耳,可谓忘人之势矣。”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尧 让天下於 许由 …… 由 於是遁耕於 中岳 潁水 之阳, 箕山 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 尧 又召为九州长, 由 不欲闻之,洗耳於 潁水 滨。”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李建勋 ﹞尝畜一玉磬,尺餘,以沉香节安柄,叩之,声极清越。客有谈及猥俗之语者,则击玉磬数声於耳。客或问之,对曰:‘聊代洗耳。’” 清 顾炎武 《寄次耕时被荐在燕中》诗:“洗耳 苕水 滨,叩舷歌《採菱》。” (2).形容专心地、恭敬地倾听。 宋 王迈 《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洗耳候凯音,嘉节迫吹帽。” 元 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清 李渔 《巧团圆·得妻》:“如今细説一番,待小生洗耳听者。” 潺湲 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