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派分示三教,理诣无二名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权德舆的《与道者同守庚申》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派分区分;分别。 宋 王禹偁 《谢赐圣惠方表》:“思欲囊括古今,派分类例,参验百疾,稽合羣方。” 严复 《救亡决论》:“ 魏 碑 晋 帖,南北派分。” 三教(1). 汉 儒谓 夏 尚忠, 殷 尚敬, 周 尚文,称为“三教”。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教》:“王者设三教者何…… 夏 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 殷 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周 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2).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3).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释为“三教”。《北史·周本纪下》:“十二月癸巳,集羣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唐 牛肃 《牛应贞》:“学穷三教,博涉多能。”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三教》:“上问曰:‘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上曰:‘若然,则儒贱邪?’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穀於世,岂可一日闕哉!’” 鲁迅 《华盖集·补白二》:“佛教初来时便大受排斥,一到理学先生谈禅,和尚做诗的时候,‘三教同源’的机运就成熟了。” 理诣谓理政的见识。《晋书·慕容儁载记》:“沉毅好断,理诣无幽。”《北史·甄琛传》:“所著文章,鄙碎无大体,时有理诣。” 二名两个字的名字。《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偏讳。” 孔颖达 疏:“谓两字作名,不一一讳也。”《汉书·王莽传上》:“闻中国讥二名,故名 囊知牙斯 今更名 知 ,慕从圣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六·杂篇下》:“大抵 东汉 三国 ,帝王将相皆单名,二名者百中无一。” |
随便看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