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方回的《五月理抵旧隐》 全文: 柳萌整征鞍,杏熟卸归驮。 风帆辍湘游,云屋返黟卧。 天暮室人瘦,地荒园叟惰。 长男近弄瓦,累重讵足贺。 次男久投笔,学废不堪课。 阿高兄子之,性刚未少剉。 阿明垂四龄,语迟无可奈。 一事独慰意,添竹逾百个。 碧玉韵凉颸,我倡此君和。 邻友各有携,野僧亦见过。 陶门故常关,孔客复满座。 微言订近役,何苦触尘堁。 筋骸已衰老,踪迹尚奔播。 八字马交驰,一生蚁旋磨。 晚节休官心,悼猛就新愞。 岂其尚有求,未苦忍寒饿。 神魂倘可收,焉俟赋招些。
参考注释玉韵(1).指佛家诵经之声。 南朝 梁简文帝 《八关斋制序》:“香吐六銖,烟浮五色;目对金容,耳餐玉韵。” (2).对他人诗文的美称。 唐 白居易 《将发洛中枉令狐公手札兼辱二篇宠行》诗:“玉韵乍听堪醒酒,银钩细读当披颜。收藏便作终身宝,何啻三年怀袖间。” 唐 张道符 《和主司王起》:“莲峯对处朱轮贵,金榜传时玉韵成。” (3).对清越声音的美称。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红儿 谩唱《伊州》遍,认取轻敲玉韵长。” 宋 杨万里 《省宿题天官厅后竹林》诗:“秋声偷入翠琅玕,叶叶竿竿玉韵寒。” 此君《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 徽之 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后因作竹的代称。 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此君託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唐 白居易 《东楼竹》诗:“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宋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诗:“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 扬州 鹤?” 宋 姜夔 《念奴娇·谢人惠竹榻》词:“梅风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