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赵汝鐩的《仙湖歌》 全文: 湖之绿兮如蓝,湖之明兮如镜。 蓝染晴空晚色鲜,镜照天宇秋毫净。 乾坤两间共开避,鱼鸟四时自飞泳。 炎州著脚苦蒸郁,对此恍入清凉境。 其东群木合抱森,观政观鱼连秀阴。 濂泉沸甃珠的皪,饮瓢洗我太古心。 其西冰壶爽到骨,晓波澄秋夜印月。 藏春园种杂花稠,分得庾梅搀先发。 其南粉雉霄汉横,旋补杨柳沿堤青。 上下天光同一碧,我来拈出营新亭。 其北千片石洲石,或虬或凤或剑戟。 环流轩馆瘴雾收,檐影倒漾水底日。 葛仙昔炼九转丹,丹成飞上罗浮山。 海边亭外春万里,御风忽挹仙翁袂。 翁乘飚车拥霓旌,约我十二楼五城。 翁言羽化世已久,问湖风月依旧否。
参考注释炎州《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后因以“炎州”泛指南方广大地区。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西海之草,炎州之烟。” 唐 杜甫 《得广州张判官书》诗:“忽得炎州信,遥从月峡传。”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 蒸郁(1).谓热气郁勃上升。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三川震》:“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鬱以糜百物。”《埤雅·释木》:“今 江 、 湘 、二 浙 ,四五月之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础壁皆汗,蒸鬱成雨,其霏如雾,谓之梅雨。” (2).亦作“ 蒸欝 ”。闷热。 宋 苏轼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之一:“风从南来非雨候,且为疲人洗蒸鬱。”《金史·杨伯雄传》:“六月不知蒸欝到,清凉会与万方同。” 清 黄景仁 《大雷雨过太湖》诗:“晓来风日颇蒸鬱,气似盛夏非初冬。” 力扬 《射虎者及其家族》诗:“向日葵低垂着被阳光灼伤的叶子,静止的,蒸郁的园地喷散出牛粪与辣蓼的气息。” 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