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梅尧臣的《送刘郎中知广德军》 全文: 昔在少年时,辛勤事诸父。 诸父为桃州,物宜皆可数。 事君勤职贡,采茗先谷雨。 劭农井田桑,科薅重锄斧。 城西大灵祠,措意初似禹。 将通吴境河,身自同豕伍。 期妇来饷时,坛上必鸣鼓。 一为乌所误,愧恨去不睹。 至今存遗堤,五丈立坚土。 正如开轘辕,黄熊惭启姥。 功利欲及民,血食宜簋簠。 祠后有高山,山头多栋宇。 此实诸父为,禾麻可就俯。 岁登有乐事,或亦作歌舞。 赋诗当清明,解禊思洛浦。 其言在黑石,往往被乐府。 于今三十年,追想渐成古。 公将乘朱轮,去问民疾苦。 治术自有具,薄言无所补。 缺将陈迹书,又且剧莽卤。
参考注释功利(1) 功名利禄。多含贬义 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庄子·天地》 (2) 功业所带来的利益 民知诛罚之皆起于身也,故疾功利于业,而不受赐于君。——《韩非子·难三》 血食(1).谓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左传·庄公六年》:“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餘?”《汉书·高帝纪下》:“故 粤王 亡诸 世奉 粤 祀, 秦 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 颜师古 注:“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也。” 清 袁枚 《新齐谐·牛头大王》:“上帝命血食此方,汝塑像祀我,必有福应。”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五讲:“若説到灭族,他就怕祖宗血食断絶,不由得不拼命奋斗。” (2).指用于祭祀的食品。《西游记》第六一回:“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求些血食,诚为恩便。” (3).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梁书·诸夷传·扶南国》:“王常楼居,不血食,不事鬼神。” 簋簠(1).簋与簠。盛黍稷的祭器。《新唐书·礼乐志二》:“至於坛埳、神位、尊爵、玉币、籩豆、簋簠、牲牢、册祝之数皆略依古。” 宋 李纲 《建炎行》:“空餘宗庙存,无復荐簋簠。” (2).借指礼仪。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掉弃兵革,私习簋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