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汤泉荷花数年以来屡有是作率疾其附炎欲速以致先时零落虽风人刺恶之意然草木何知亦视其所托之地何如耳且疾之已甚君子弗为故作是诗一反先意盖美刺自不相妨亦以见世间毁誉原无一定论也》 全文: 曾闻火里有金莲,岂必汤中无芙蕖。 卓然不受玉井诏,独开生面薰风初。 是时别浦才田田,早有霞瓣临波舒。 却如九品开极乐,天龙著意为吹嘘。 君不见岱岳顶上松,劲节傲寒称大夫。 傲寒傲热纵不同,要皆矫矫自立徒。 以此论是荷,岂非君子乎。 水华亭亭倘借问,何闻而毁何见誉。
参考注释金莲 旧指缠足妇女的小脚 三寸金莲 岂必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 顾樵 《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 雍门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芙蕖亦作“ 芙渠 ”。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 注:“﹝芙渠﹞别名芙蓉, 江 东呼荷。”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渠,亦曰泽芝。”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清 秦松龄 《和吴弘人见赠之作》:“尊酒共君秋夜醉,满庭清露湿芙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