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念奴娇(再和)》 全文: 梦中忘却,已闲退、谏草犹藏怀袖。 文不会、铺张粉饰,武又安能战守。 秃似葫芦,辣於姜桂,衰飒同蒲柳。 没安顿处,不如归去丘首。 岁晚筋力都非,任空花眩眼,枯杨生肘。 客举前修三数个,待与刘君为寿。 或号憨郎,或称钝汉,或自呼聱叟。 一篇齐物,读时咽以卮酒。
参考注释憨郎(1).犹言傻男孩。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四折:“我父亲其时便説,有一子是个村廝憨郎。” (2).犹言傻男孩。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四折:“我父亲其时便説,有一子是个村廝憨郎。” 钝汉蠢人。 唐 卢仝 《扬州送伯龄过江》诗:“不唧溜钝汉,何由通姓名。”《新五代史·杂传·司空颋》:“ 彦 怒,推 正言 下榻,詬曰:‘钝汉辱我!’” 清 郑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 自呼(1).自呼己名。 唐 宋之问 《谒禹庙》诗:“猿啸有时答,禽言常自呼。” 唐 王维 《白鹦鹉赋》:“愁混色而难辨,愿知名而自呼。” 唐 韩愈 《谢训狐》诗:“有鸟夜飞名训狐,矜凶挟狡夸自呼。” (2).自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 魏文帝 穷览洽闻,自呼於物无所不经。” 聱叟唐 元结 的别号。 元结 自称 浪士 ,及有官,人呼为 漫郎 。后客居 樊 上,左右皆渔者,少长相戏,又呼为 聱叟 。见《新唐书·元结传》。 宋 林逋 《杂兴》诗之四:“ 次山 有以称 聱叟 , 鲁望 兼之传 散人 。” 次山 , 元结 字; 鲁望 , 陆龟蒙 字,人号 江湖散人 。 金 麻九畴 《赠裕之》诗:“贤人乐古声犹在, 聱叟 文高世岂知。” 清 陈维崧 《水调歌头·读董舜民<苍梧词>题后》词:“力压古 聱叟 ,气慑万 獠 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