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正民的《送闻人伯封》 全文: 应奉见车工,杨愔逢选士。 古人记半面,落落才一二。 羡君眸子明,洞彻无纤翳。 小吏曛黑来,匆匆便能识。 忆昔到君家,经史肆论议。 简编讨遗忘,指擿须臾至。 别来五六年,学问益纯粹。 荐名上天阍,囊锥见锋锐。 少年好奇伟,万卷欲尽记。 春官方用赋,所尚在词艺。 前人存矩矱,雕篆有深意。 寒窗务探讨,讵可轻小技。 穷理尽性学,推论良有自。 士方骛场屋,未能臻极挚。 山中有老儒,发药祛其蔽。 潜心造妙理,离合见同异。 我怀伯业能,嗜学忘肉味。 摩笈得异书,事理了无滞。 况子气方豪,青萍尝一试。 孜孜其勉旃,青霄将自致。
参考注释子明(1).桑树的别名。传说 三国 吴 孙权 时, 永康县 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而归。“夜泊 越里 ,缆舟於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劳乎 元绪 ,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繫,方见烹臛,虽然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 诸葛元逊 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得?’龟曰:‘ 子明 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见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2).传说中的仙人。 陵阳 子明 好钓鱼,于 旋溪 钓得白龙,拜而放之。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以服食之法。 子明 食之而成仙。见 汉 刘向 《列仙传·陵阳子明》。 唐 李白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诗:“愿随 子明 去,鍊火烧金丹。” (3).水银的别名。 唐 梅彪 《石药尔雅·释诸药隐名·水银》:“水银,一名汞,一名铅精……一名子明。” 洞彻 彻底地理解 纤翳(1).微小的障蔽。多指浮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司马太傅 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浄,都无纤翳。”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是日,天宇晴霽,四顾无纤翳。” 明 刘基 《梁甫吟》:“谁谓秋月明?蔽之往往由纤翳。” (2).指事情的障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蔡专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国文》:“其至少数抱猜忌之见,腾离间之口者,皆将为泰和所同化,而无復纤翳之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