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梅尧臣的《送谢师厚太博通判汾州》 全文: 频官吴越饱粳稻,况住南阳多水田。 北登太行入汾曲,正获{左禾右巴}稏秋风前。 晋人朴厚自寡讼,软炊玉粒河鳞鲜。 君方少壮齿颊健,甘美不负经腹便。 有意南飞寄我信,满川鸣雁下连连。
名句书法欣赏 有意南飞寄我信,满川鸣雁下连连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有意(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飞寄胥吏贪污田赋的一种方法。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更造板籍,隐寄、飞寄、影占、伪跋悉釐改。” 明 宋濂 《当涂王公墓志铭》:“猾胥 潘立道 操 金华 一邑田赋之柄,飞寄诡遁,并缘为奸利,公廉其罪状以闻,寘于法。” 鸣雁(1).《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毛 传:“雝雝,雁声和也。纳采用雁,旭日始出,谓大昕之时。” 郑玄 笺:“雁者,随阳而处,似妇人从夫,故昏礼用焉。”后用“鸣雁”指嫁娶之事。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三星照夜,佇稽鸣雁之期;七日秉秋,坐廌飞皇之兆。” 倪璠 注:“婚姻六礼皆用雁,故云鸣雁之期。” (2).鸣啼的大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九:“鸣雁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南朝 宋 范泰 《九月九日》诗:“劲风肃林阿,鸣雁惊时候。” 宋 陆游 《冬晴》诗:“鸣雁过长空,纤鳞泳清池。” (3).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杞县 北。《左传·成公十六年》:“ 衞侯 伐 郑 ,至于 鸣雁 ,为 晋 故地。” 杨伯峻 注:“ 鸣雁 在今 河南 杞县 北。” 连连 不断 爷爷连连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