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辙的《浴罢》 全文: 逐客例幽忧,多年不洗沐。 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 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 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 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 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 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 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 石泉澣巾帨,土釜煮桃竹。 南窗日未移,困卧久弥熟。 华严有余帙,默坐心自读。 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 恍如仰山翁,欲就沩叟卜。 犹恐堕声闻,大愿勤自督。
名句书法欣赏 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诸尘佛教语。指色、声、香、味、触五尘。 唐 王建 《原上新居》诗之七:“焚香向居士,无计出诸尘。” 明 高启 《赋永上人纸帐》:“ 剡 藤裁素幬,坐使诸尘隔。” 消尽(1).谓用尽无馀。《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官给费用,随手消尽。” (2).完全消除,完全消失。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如此施行,不过十年,自当消尽。”《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听了这话,心里便暗暗的着实敬服这位先生,早把那盛气消尽。” 鲁迅 《彷徨·祝福》:“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法界佛教语。梵语意译。通常泛称各种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华严经·十通品》:“入於真法界,实亦无所入。” 宋 范成大 《再次喜雨诗韵以表随车之应》:“一念故应周法界,万神元不隔明庭。”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夫此圆成实自性云者,或称真如,或称法界,或称涅槃。” 了无全无;毫无。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錙銖之益也。” 唐 李白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 清 袁枚 《新齐谐·山阴风灾》:“二十四日晨起,天气清和,了无变态。” |